資深的深圳活動策劃人都了解:比稿就像是一場評選活動,參選人員拼死拼活,最后贏家只有一位,剩下的都是“炮灰”。
近來,比稿現象似乎已經成了“不公平”的權利競賽。
1 活動策劃行業比稿現狀:觀斷壁吃殘羹
對活動策劃公司來說,比稿司空見慣,甲方預算減少,一個項目找十幾家活動策劃公司比稿,最后報價最低、關系最硬和最有“利益”可圖的突圍而出。創意、拍攝、執行分幾個公司一起,大家一起圍著吃殘羹。
比稿就像一場比賽,幾十個活動策劃公司共飲一杯羹。
不過,甲方也有疑惑的時候。比如認為活動策劃公司聘用價值人員將項目外包,而這些人員對項目的了解程度存疑,讓項目的產出存在風險。另一方面,活動策劃公司整理甲方需求還需要傳達給外包人員,導致信息斷層,發生抄襲事件容易讓雙方一起“背鍋”。
2 比稿:甲方的權利游戲
比稿被稱作是一場公開的競標機制。比較調侃的說法是“免費工作”。比如10家活動策劃公司參與比稿,整個比搞過程充滿著權利對抗。
3 比稿的本質
甲乙雙方比稿的潛規則、套路和辛酸苦辣早已成為了習慣,并不用過多強調“苦難”和比稿的價值。但是比稿的本質上也像是一種“貨比三家”的屬性,目的是篩選出最優,最有利于雙方利益最大化的營銷方式。
在這種處處談及內卷和套路的活動市場,比稿需要強大的體力和心臟,將勝負變成家常便飯早已成為了這個行業生存的必備心理素質。而且理想的角度看來,即使比稿存在各種不公正,但是這也算做一次進階“火眼金睛”能力的必由之路。